• 您好,欢迎访问“手机bt365”!
当前位置: 手机bt365 > 建筑 > 物业管理师 > 复习指导 > 复习资料 > 制度与政策 >

201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制度政策》考点详解7

2015-01-16 13:34 [制度与政策] 来源于:未知
导读:(一) 所有权的性质 1. 整体性;2.本源性;3.弹力性;4.永久性;5.社会性。 (二) 所有权的权能 1.占有;2.使用;3.收益;4.处分 使用权是所有权的灵魂,处分权则是所有权的最终体现 (三)所有权的限
(一) 所有权的性质

  1. 整体性;2.本源性;3.弹力性;4.永久性;5.社会性。

  (二) 所有权的权能

  1.占有;2.使用;3.收益;4.处分 使用权是所有权的灵魂,处分权则是所有权的最终体现

  (三)所有权的限制 现代社会中,基于人类整体生活的要求,所有权受到一定限制。在公法上,为维护社会公益或基于特定的立法政策,通常在环保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中对某些人的某些所有权进行限制;在私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相邻关系、他物权的设定、当事人的约定等都可构成对所有权的限制。

  (四)善意取得 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将其占有的动产转让给第三人时,若第三人取得该动产系出于善意,即取得其所有权,该制度限制了所有权的追及效力,旨在保护交易安全。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1.其适用对象须为动产,但有记名有价证券、盗脏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2.动产必须是基于有偿法律行为而取得,继承、遗赠、赠与等无偿方式取得者,不适用善意取得;3.受让人须实际占有该动产;4.受让人取得财产时须出于善意,即不知情。

  (六)相邻关系 两个以上相互邻近的不动产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在使用不动产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或者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一方基于相邻关系而享有的权利就是相邻权。

  就相邻关系的性质而言,是对所有权的限制,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相邻权不是独立的权利,但是它可以对抗第三人,且不需要登记就可产生,相邻关系在法律性质上不属于强行规定,应允许当事人自由协商;只是在当事人无特别约定时,才有该规定适用的余地。

  相邻权处理的原则:民法、物权法规定的都是: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相邻关系的种类(看教材上的案例):相邻用水排水关系、防止对相邻土地的损害、对相邻土地的利用、建筑物相邻关系。

  (七)共有 指由两个以上的主体对同一物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类型。

  按份共有:两个以上的共有人对同一项财产按照预先确定的份额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共同共有: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根据某种共同关系,对共有物不分份额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筑物区分所有权

  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由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专有权、共有权以及基于共同关系而产生的成员权所构成的特别所有权。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商业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1)内容构成的复合性;由三部分组成,有别于普通的房屋所有权。(2)权利处分的一体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三项权利必须一起处分,不得单独处分。(3)标的物是特定的空间,而非实体。(4)是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结合。

  2. 业主的专有权 专有权是指业主就其专有部分所享有的所有权,这种专有权在性质上是属于空间权,业主对专有部分的利用,不得妨碍建筑物正常使用或者违反业主共同利益。专有部分的修缮、管理和维护,由业主为之并负担其费用。

  3. 业主的共有权 共有权是指业主按照法律或者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用益物权 P184 用益物权即对他人之物在一定范围内为使用、收益的物权。它是定限物权、他物权;其标的是不动产;是独立物权。

  担保物权 P185 是以确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物定物或权利上设定的一种定限物权。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主债权能够实现而设定,如果债务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债权人有权就该担保物或权利优先受偿。

  担保物权的特征:从属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

  我国担保法的三种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一)抵押权 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供作担保的财产,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1.抵押物 我国担保法规定了可以抵押的财产和不得抵押的财产(见教材)

  2.抵押合同(见教材)

  3.抵押的效力

  (1)抵押权所担保的范围: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抵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2)抵押物的转让: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己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己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转让抵押物的价款明显低于其价值的,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转让抵押物。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应当向抵押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抵押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未经登记的抵押物,抵押权不得对抗受让人,因此给抵押权人造成损失的,由抵押人承担赔偿责任。抵押物依法被继承或者赠与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编辑:网站编辑)

制度与政策推荐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